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PCI-E to USB3.0 4 port 及記憶卡讀卡器內置組合 3.5吋碟盤的夢想「怪物」

USB 3.0 的產品當是五花八門的火熱, 要發掘有趣令人心動又實用的產品也可能要隨緣, 在一大團 USB 3.0 的升級 PCI-E 製品中突圍也費不少腦力, 始終使用現有或舊電腦硬件的腦友仍然佔大比率, 有需求就有市場; 近日又在腦場閒蕩時偶然在冰山小鋪中搜尋到一件售價親民的 USB 3.0 升級「怪物」, 雖然已不是新鮮物, 不過實在令人難以抗拒誘惑(奉上了錢包...~~!)。

此「怪物」是一件大陸製的 PCI-E 連接 USB 3.0 前置 3.5吋碟盤, 有四個 USB 3.0 插埠, 而且附加了最常用的記憶卡讀卡器, 最讚賞特式之處是...它的訊號線接頭是直接安插到 PCI-E 介面插槽而不是一般的 PCI-E 配接卡, 不用再考慮配接卡在機箱內部散熱位置的阻擋, 一條排線的安裝也美觀多啊, 而且前置面板使用時是方便實用, 不用翻手臂到機箱背後盲插, 還包括了記憶卡讀卡器, 最適合取代廢置的 3.5吋軟碟盤座了, 當真是實用升級品的佳作。

PCI-E to USB3.0 4 port 讀卡器組合盤是採用 VIA 晶片 VL800(支援 4 port, 已通過 USB-IF 官方認証)

包裝盒

實物, 全黑化的 3.5吋碟盤, 有兩條連接訊號線, 一個是 PCI-E 1x 介面插線(還有固定背鐵片), 另一個是 USB 主板訊號線(用於記憶卡讀卡器)

USB3.0 4 port 讀卡器組合盤面板, 可直接讀 MicroSD 卡(方便多啊...淚!), 此還有另一型號支援更多記憶卡的讀卡器

USB3.0 4 port 讀卡器組合盤背面, 需要接大四針電源線供電(應該是用於裝置的充電)

USB3.0 4 port 讀卡器組合安裝 PCI-E 介面插線到主機板 PCI-E 1x 插槽, 另一個 USB 訊號線接頭安裝到主機板上的 USB 插座

USB3.0 4 port 讀卡器組合安裝到 3.5吋後啟動電腦電源, 紅色 LED 光得厲害(不喜歡的話用黑貼遮掩吧...~~!)

安裝 VIA 驅動程式

實測使用 ADATA S102 Pro USB3.0 16GB 手指記憶隨身碟

AS SSD 無超頻簡測 ADATA S102 Pro USB3.0 16GB, 讀取 99.25MB/s 接近官方的 100MB/s

AS SSD 超頻(E8400 oc 3200)後簡測 ADATA S102 Pro USB3.0 16GB, PCI-E Clock Auto 超頻狀態, 無效能大差別的影響, 亦沒有彈出失速裝置提示信息

個人備註:
  • 在超頻下 PCI-E clock Auto 超頻狀態仍然可穩定運作, 較 Renesas/NEC 的 USB3.0 uPD720200A 晶片白牌配接卡更穩定, 實在是超頻族的強點。
  • 安裝過程非常輕鬆, 唯一缺點是 PCI-E 的訊號排線膠殼容易在用力下壓安裝時散開, 明顯應該在裝配時用膠水封裝 PCI-E 的訊號排線膠殼, 不過亦可能是為了移走背鐵片的方便。
  • 安裝在前置面板的應用是較適合日常的一般使用, 如果下一個版本提供一個後置的分插埠訊號排線的話, 那前後置都適用就更完美了。
  • 此怪物並沒有本地經銷代理, 腦場中實貨不多可以在網淘中採購, 不過包括海外運費及售後的話當認真考慮。

參考資料:
2011-9-13 USB-IF 官方認証公告 VIA VL800 及 VL801 晶片
http://www.usb.org/press/USB-IF_VIAhostcontroller_FINAL_rv1.pdf

VIA VL800/VL801 官方驅動程式下載位置
http://www.via-labs.com/en/support/downloads.jsp#driver

2012年1月16日星期一

CentOS(RHEL) 6.2 Mock Build 編譯 scim-bridge 失敗的問題

習慣使用 SCIM 引擎的常用輸入法的 CentOS(RHEL) 6 用戶應該知道桌面系統已採用 iBUS 輸入法引擎而且把 SCIM 排除掉, 不太習慣沒有 SCIM 常用輸入法表的用戶只得自己動手來豐衣足食, 不過使用 CentOS(RHEL) 6.2 版本的新用戶或許已遇到 mock build 編譯 scim-bridge 時失敗的問題, 此問題是 epel 程式庫 mock 軟體的 script 臭蟲造成, 不斷腦惱測試後成功 mock build 編譯的簡易解決方法也留個參考紀念。

scim-bridge 需要有 qt-devel qt3-devel 開發套件, mock 編譯 scim-bridge 時能夠通過 dependency 檢查而 mock-yum 下載安裝, 不過奇怪的是實際在 root.log 日誌文件內會發現有兩個相同的 qt3-devel 安裝, 而必需的 qt-devel(版本 4)卻沒有正確安裝。

最後導致編譯過程中 qt 版本 4 找不到而缺乏了編譯需求而失敗。

mock build 編譯錯誤安裝而缺乏 qt(版本 4)簡易解決方法
在 mock build 編譯時手動加入 qt-devel 而不清空預載
執行: (例如: 32bit i686)
$ mock -r epel-6-i386 --arch=i686 --resultdir=$HOME --init
$ mock -r epel-6-i386 --arch=i686 --resultdir=$HOME --install 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6/6.2/os/i386/Packages/qt-devel-4.6.2-20.el6.i686.rpm --no-clean
然後在不清空預載下 mock build 編譯 scim-bridge
執行:
$ mock -r epel-6-i386 --arch=i686 --resultdir=$HOME --rebuild scim-bridge-0.4.16-6.fc15.src.rpm --define 'dist .el6' --no-clean

mock build 編譯 scim-bridge 成功通過檢測 qt(版本 4)

mock build 編譯 scim-bridge 完成

手動安裝 scim-bridge 完成後執行 im-chooser(其他步驟參考 CentOS(RHEL) 6 mock build 編譯 scim)

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Renesas/NEC 晶片 USB 3.0 的失速效能與 USB 2.0 相若問題

USB 3.0 規格在 2009 年發表後過去兩年間漸漸成熟為市場風潮, Renesas Electronics(瑞薩電子)NEC 低成本控制器晶片 uPD720200A 也差不多雄霸整個 USB 3.0 控制器晶片市場份額, 雖然還可以看到腦場販售一些其他廠商的 USB 3.0 控制器晶片(例如 Asmedia 和 Etron)的主機板及配接卡, 不過基於 USB-IF 認証的問題, 銷情都是陪跑角色而已, 近月大量融入市場上 USB 3.0 裝置也逐漸淘汰 USB 2.0 舊版本了, 不欲採購 USB 2.0 的產品是自然不過的, 當代新的主機板都以額外的晶片掛上了 USB 3.0 的藍, 而 Intel 即將上市的 Ivy Bridge 處理器平台亦會全部原生 USB 3.0 支援(Intel 的 7 系及 C216 晶片已經獲得 USB-IF 官方認証), 然而舊電腦仍然是可以採購 USB 3.0 的配接卡來升級支援。

近日四方搜探便宜大碗的白牌類同貨品, 始終售價也相差實在太大了(腦場內相同晶片的名牌產品差價最高可以近兩倍多啊), 避過擁擠的節日腦塞展時期, 遊閒的浪蕩腦場時終於發現冰山一角小鋪中的 USB 3.0 PCIE 配接卡(使用 uPD720200A 晶片), 雖然只得兩 port, 不過手上都沒有多小 USB 3.0 裝置, 就測試聖誕節時購入的 ADATA S102 Pro USB 3.0 隨身碟手指吧, 體驗 USB 3.0 PCIE 配接卡是否可行的升級方案。

實測使用的白牌 Renesas 晶片 USB 3.0 PCIE 配接卡

實測使用的 ADATA S102 Pro 16GB 隨身碟手指
在配接卡安裝後(應該很簡易啊), 也順利安裝了最新的驅動程式版本 2.1.28, 開始實測 ADATA S102 Pro 在 USB 3.0 時的 SuperSpeed 效能, 不過令人莫名其妙的是「讀取」的效能與 USB 2.0 的 High Speed 速度一樣, 在插入 USB 3.0 隨身碟手指時會提示【該設備可以運行得更快】【This device can perform faster】警告信息, 明顯告示裝置不在跑 SuperSpeed 模式。

裝置提示信息

隨身碟手指 USB 2.0 時 High Speed 效能, ~34MB/s
隨身碟手指 USB 3.0 時不能跑 SuperSpeed 的效能 ~38MB/s, 跑 High Speed 模式

查看電腦內的 Device Manager 裝置管理員也沒發現黃嘆號, 也使用最新的驅動程式, USB 3.0 配接卡內的韌體固件已是最新的 4.0.1.5, 一整個星期都還誤以為是 隨身碟 或 配接卡 的問題, 星期天腦惱發作下不斷尋找原因及測試, 終於發現是電腦的超頻所衍生的 PCIE CLOCK 問題; 正常情況下電腦主機板的 PCIE CLOCK 都必須跑在 100mhz(舊的 PCI Clock 是 33mhz), 雖然可以小許微調提升效能, 考慮穩定都是以 100mhz 為基本, 在微處理器超頻時(例如 333mhz 超頻 350mhz), 主機板內 FSB 會同時超頻, PCIE CLOCK 亦會自動提速, 當 PCIE CLOCK 提速的話, 對 PCIE 插槽的配接卡的傳輸頻譜造成影響, 最明顯受影響的是 PCIE 獨立顯示卡, 所以標示超頻的主流主機板都有提供分類超頻項目調節, BIOS 內 PCIE CLOCK 可以獨立設定, 今次發現的 USB 3.0 PCIE 配接卡失速跑不到 SuperSpeed 問題就是 PCIE CLOCK 在超頻時沒有設定為 100mhz 的原因, 只要在電腦 BIOS 內的超頻項目將 PCI Express Frequency 由 Auto 設定為 100 即可解決 USB 3.0 PCIE 配接卡 SuperSpeed 失效問題。

Renesas/NEC(uPD720200A) USB 3.0 PCIE 配接卡和 ADATA S102 Pro 的 SuperSpeed 讀寫效能, 「讀取」終於達到官方廣告的 100MB/sUSB 3.0 SuperSpeed 效能回復了正常, 插入隨身碟手指時再沒有提示裝置警告信息了。